小孩、小孩你別哭,過了臘八就殺豬,小孩、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……
今天是臘八,想起了兒時的歌謠,因為臘八到了,就聞到了年味兒。想起沈從文寫的關于臘八的文章,題目就是《提到臘八粥,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》,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:“把小米,飯豆,棗,栗,白糖,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,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,單看它那嘆氣樣兒,聞聞那種香味,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,何況是,大碗大碗的裝著,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!”。
梁實秋曾經在他的一篇名叫《粥》的散文中寫道:“等到臘八早晨,每人一大碗,盡量加紅糖,稀里呼嚕的喝個盡興。家家熬粥,家家送粥給親友,東一碗來,西一碗去,真是多此一舉?!?/span>
“多此一舉”卻是多余又必要的。也許,生活的意義恰恰是由很多個“多此一舉”構成。自家煮的也是粥,收到的也是粥??芍嗯c粥之間卻有了別樣的味道,有了人情的分量。
現在,豐富的物質生活沖淡了人們對臘八粥的渴望,許多人家嫌麻煩已經不再熬臘八粥了,臘八粥已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。與之相應的種種傳說也缺少了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?,F在的小孩,許多都不知道臘八的來歷,如果想了解個究竟,也只能上網或手機百度了。雖然我們家也已經很多年不再煮臘八粥了,但每年到了臘八這一天,還是會很想念那一大鍋濃濃的臘八粥。那份香甜,是任何食物都無法代替的。也許,我心里念的,不只是舌尖上兒時的味道,還有那份溫暖,那份歡樂,和那份中國人獨有的節日情懷。
臘八粥漸行漸遠了,對臘八粥的記憶卻永遠地留下了。那一碗臘八粥,不僅僅是一碗飯,更是一份鄉愁,一份文化,一份記憶。